周子喻介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广西文场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张弘
11月18日上午,由阳朔县委宣传部承办的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在阳朔县老年大学举行。桂林市戏剧创作
研究院副院长、桂林市非遗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周子喻为大家讲授广西文场的知识。
周子喻说,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又名“文玩子”“扬琴小调”等。流行
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用地道的桂林话道白和演唱,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乐、荔浦等地最为盛行。
“文场”是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而命名的。
文场产生于清代中叶,迄今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江浙等地的一些说唱艺术和“明清
俗曲”流传到广西以后,逐步与桂林一带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到了清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广西文
场。文场的演唱形式有数人“坐唱”,兼司伴奏乐器;有以唱为主,一人唱的“立唱”;还有唱做结合的
“走唱”(表演唱)。此外还有叫做“文场挂衣”的文场戏。广西文场音乐包括大调唱腔、小调唱腔、大小
过门、引子、尾子和过场音乐(器乐曲牌)。其中俗称“四大调”的有[越调][南词][滩簧][丝弦]。[越调
]是广西文场中最常用、最有代表性的曲调,有文场基调的说法。用慢三眼的速度(也就是慢的4/4拍)来演
唱,宜抒发思念、感叹、忧郁之情。如果用快三眼的速度来演唱则可以表现欢乐、喜悦的情绪。文场的大调
都有自己的过门,而小调则没有自己的过门,都是用越调的过门,大部分曲子当中都有越调的音乐元素,所
以说越调是文场的基调。[丝弦]又名[思贤],传说是孔子在思念他的贤弟子颜回时所弹唱的曲调。它缠绵悱
恻、柔和深沉,宜于抒发哀思之情。[滩簧]旋律线条起伏跌宕大,曲调的表现力很强,既可表现喜、哀的对
比情绪,又可抒发怒、怨等不同情感。广西文场的大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曲式基本为上下句,唱词的词
格相对工整,都是十字句或者七字句(可根据唱词需要增减一二字),这样的曲式易于无限反复。而小调的
唱词多为长短句,大有宋词、元曲的风韵。常用的小调传统唱腔现存有[寄生草][骂玉郎][码头调][扬州满
江红][浙江满江红][玉美人][四大景]等60多个。从这些曲牌名可以看出广西文场大部分曲子源自江浙一
带。
|